当前位置:

致受“献华助学金”资助的浙大学子们的回信

作者:冯定献 发布日期:2006-07-05 浏览:1713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由省委统战部转交给我的你们的67封来信都已收到。
       看过你们的来信后,我非常感动和欣慰。感动的是你们字里行间的那份真诚真挚的情谊;欣慰的是由于我的小小资助能使你们的生活压力得到缓解、心灵得到慰藉、精神得到奋发、人生走向宽广。你们在浙大求学期间的优异表现,我一定会转告所有关心你们的海外华侨,让他们同我一起为你们的成长和进步而喜悦,并以此为傲。
       由于你们的来信,让我不经意地发觉,自己在浙大设立的“献华助学金”,转眼间已经走过三个年头了,也很高兴地看到“献华助学金”以绵薄之力陪伴大家走过大学里宝贵的三年时光。从大家的来信中我感受到,很多家庭都一贫如洗,生活举步维艰,这些极大的限制了你们自身的成长和完善,以及能力的发挥。这些境况更让人看到了心情沉重。而当你们通过学校的“绿色道道”助学贷款和包括“献华助学金”在内的各种助学金的支持,生活压力得到缓解后所展现出的一颗感恩的心;勃发出的助人为乐、积极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还有在这种精神面貌下所努力地学习、踏实地勤工助学、积极参加校、院文体活动,常做义工、志愿者等社会善举,这一切都让人备感欣慰。
       我本人也出身清贫家庭,多年来一直以孜孜矻矻的态度努力着、拼搏着。作为一名海外华侨,虽然在外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亦始终心系祖国,关注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关注着祖国的教育事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助学行为,能帮助更多的贫苦学子完成学业,实现他们报效祖国的愿望。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海外华侨来关心和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慈善事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想,能够考入素有“东方剑桥”之美誉的浙江大学,是基于你们的自身努力和优秀,也基于你们父母呕心沥血的养育之恩。对于克服种种困难,在艰苦生活中仍把你们培养成才的父母,我深感敬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你们能够理解父母养育之不易,懂得回报父母之恩情。也希望你们不辜负父母和社会对于你们的期望,今后能够把自己所学所识回报给所有关心你们、爱护你们的人。
       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这些优秀的浙大学子,将踏入社会,为社会、为他人发光发热。看到你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我想,你们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基于这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关注你们,并且很愿意为你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经典《大学》里说,人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我个人理解的意思是说:人不仅要使自己能够有所作为,达到优秀,还有让自己的这种成功和优秀惠及社会和周围的人,让他们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成长,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就是比较完美了。
       一位叫王川鹏同学的来信中写道:“‘我曾想了很久,什么叫涌泉相报'  ?是一定要对献华助学金的赞助者报恩于万一吗? 后来想想,不仅仅是这样的。献华助学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乐善好施,反哺社会的行为。它告诉我的是人不能没有感恩的心。”这位同学的理解是深刻的,我想只要我们常怀拳拳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奋发图强之心、乐善好施之心,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和谐繁荣,而我们的人生也就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比较有意义和完美的境界了。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冯定献
                                   2006年6月9日

人物简介
       冯定献1962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市白象镇的一户清贫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就已经步入社会学手艺。从18岁开始,他开办过电器厂、皮件制衣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成功的企业家。1992年,冯定献只身移民到了德国,在德国不莱梅创办了德国冯氏贸易进出口公司,从事国内外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把温州的打火机及国内服装打入欧洲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冯定献毅然回国投资,成立了中外合资温州献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3年-2006年,冯定献在浙江大学捐资设立“献华助学金”,每年出资25万人民币捐助100多名浙江籍贫困生,四年共捐助1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