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叫艾静,是传媒学院的研一学生。又是岁末冬寒时分,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为身体防寒,那么,又用什么来温暖我们的心呢?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站在这个发言台上,那是在我刚刚背井离乡、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受到了绿城和学校的资助。记得当时我很激动的说:到杭州的第一个冬天,我不是在孤军作战。没有经历过当时那种困窘的人很难明白,在自己最无能为力的时候有人无私的给了你支持和希望,那种感怀和激动真的难以言表却让人一辈子铭记于心。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初来乍到的那份不适应已经消解,绿城四年来不间断的资助更是帮我一步步驱散了内心的寒冷和无助。我很庆幸当初激情满怀地报考了浙大,我很庆幸自己能在浙大与绿城结下四年乃至更加绵长的缘分,我很庆幸今天有机会又一次站在这里,向你们表达我的心情。
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许我们都有着生活上、经济上不得已的苦衷,也许我们会心怀不幸、不满、不甘,可是我很想告诉大家,我们一样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身在浙大,因为我们与绿城有缘,因为我们都享受着学校默默的庇护,因为我们年年都被绿城记挂在心里。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也许并不罕见,但绿城对浙大学子却关爱有加,以长期连续资助的方式更有效、更彻底地帮我们解难,尤其在今年,我考上研究生的第一年,也同样收到了来自绿城的资助鼓励,更觉受宠若惊。所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各位研究生,感谢绿城细致周到的关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时刻,路过黄龙世纪广场,会想起绿城集团就驻扎于此;经过城西桂花城,会对绿城作品有种别样的亲切感;平时在媒体上也会留心跟绿城有关的消息……用我们学新闻传播的术语来说,这是一种“自己人”效应。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也许我们只可能了解到它作为企业商业性的一面,知道它在房地产、足球、教育等产业负有盛名,但现在它在我们心目中更像一位乐善好施、慷慨慈悲的长者,散发着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生命力。
我很荣幸也很感谢左总在得知我考上研究生后给了我一个走进绿城的实习机会,时间不长,却给了我不少的体会和感触。从工程部对材料样本的反复挑选细致斟酌到综合管理部对文件的管理规范到包角处理,我似乎处处都能发现绿城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从为每位员工生日送上的鲜花问候、每周锦句的邮件群发到对实习生的无微关照,我也亲身体会到了绿城注重人本、宽怀包容的精神品质。见微知著,一个集团将“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贯穿到了细节,我们也不难理解,绿城以“创造城市的美丽”为目标、打造一座座堪称当代建筑经典作品的十年发展历程不是神话胜似神话。
我们在获得经济上帮助的同时,心灵上是否也同步获得了一些启迪和感悟呢?以前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贫穷是一根刺》,当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伤,也许我们都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可是,这么做除了让自己显得沉郁以外毫无帮助。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有三样东西是上天免费赐予我们的:生命、信念和目标。珍爱生命,给自己一个坚定的方向,朝着它锲而不舍的努力。做到这一点你已经很难得了,而且这一切无关乎财富、权利、美貌等等,只是出于你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到,耳朵未曾听到,人心未曾想到的。”当你按着自己的轨迹好好生活的时候,也许收获和赐福正在降临。王子在享受日光浴,乞丐也在晒太阳。只要心情明朗,何处不是阳光呢?
受到过爱心关怀的人更加懂得施与的可贵。在我们享受社会无私的帮助的时候,也应随时想到回馈和赠与。爱的种子需要四处散播、善的力量需要发扬壮大,无论是倾囊相助、舍己为他还是力所能及、举手之劳,都能传达一种真、善、美的信念,让我们大家继续传延今天所收到的所有的善和爱,让我们的社会时时处处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
谢谢大家!
(作者为绿城助学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