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大师生缅怀邵逸夫先生

作者:刘艳舞 发布日期:2014-01-20 浏览:3393

   2014年1月16日天气晴好,冬日的阳光静静地洒在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浙大师生缅怀邵逸夫先生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张曦,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校长助理张美凤、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金海燕,邵逸夫医院书记兼副院长何超、邵逸夫医学中心副主任许正平、校办原副主任陆国光、公体部教师陈南生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前,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们陆续手执菊花,向邵逸夫先生像深深鞠躬,献上对这位世人所敬仰老人的深深敬意。座谈会由金海燕主持。

 宋永华在讲话中表示,浙大师生怀着感恩的心来追思和缅怀邵逸夫先生,先生的一生对祖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以及浙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的博爱和奉献精神、对事业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以及谦逊低调的处世为人,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景仰。浙大师生一定会把先生的精神化为力量,把先生长期以来对浙大的支持转化为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以此来感恩先生对浙大的厚爱。

 张浚生和张曦两位老领导,深情地回忆了同邵逸夫先生的交往经历。张浚生说,邵逸夫先生用一生的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热爱人民。虽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但为人谦虚谨慎、生活极为简朴。先生捐助了内地数千所大、中、小学,还面向全球设立邵逸夫科学奖,对教育科技事业贡献巨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浙江人民的骄傲,作为浙江大学第一位名誉博士,也是浙大人的骄傲。我们缅怀先生的丰功伟绩,更要学习他的伟大品格,继承他的伟大精神,共同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好。

 张曦说,在邵逸夫科学馆举行缅怀先生的座谈会特别有意义。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为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缅怀他,主要学习他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学习他爱国爱乡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大家应牢记逸夫先生对教育和卫生事业寄予的无限期望,进一步管好用好对浙大的捐赠项目,把医学中心建设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张美凤表示,邵逸夫先生为人谦和、低调,但他在世界各地对科技、教育等捐赠却体现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对香港和内地慈善文化的引领,表明他是一个大善大爱的人,很多浙大校友回馈母校就是受先生这种精神的影响和传承。

 邵逸夫科学馆建设的见证者陆国光深情地说,作为邵逸夫先生在内地大学的第一个捐赠项目,浙江大学当时高度重视邵逸夫科学馆的建设,采用了最好的设计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施工,是国内高校第一个集会议、接待、餐饮于一体的学术场馆,自建成后承接了无数次国际会议,对浙江大学的贡献非常之大。陈南生说,国内邵逸夫先生捐赠的体育馆并不多,九十年代建成的浙大邵逸夫体育馆对当时学生校园体育文化运动的推进功不可没。何超说,邵逸夫先生捐赠的不仅仅是一所邵逸夫医院,更重要的是引进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使邵逸夫医院成为了一流水平的医院。许正平说,能够负责邵逸夫医学中心的建设非常荣幸也责任重大,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建设好,这也是对邵逸夫先生的最好回报。

 虽正值考试季,但学生代表们还专门赶来,纷纷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的缅怀之情:

 “缅怀邵逸夫先生本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但如果一个人的离去,却给了大家更多向善的动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促使人们去思考和感恩,这就是公益和慈善的力量。我们要学习先生的精神,让我们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在未来发挥更大的影响。”

 “高中时我就跑遍国内几十所大学,都在校园里看到有邵逸夫先生捐建的大楼,后来我考入浙大也看到先生捐建的大楼。有人说现在人们具有‘仇富心理’,其实人们鄙视的只是那些富而不知回馈社会的人。邵逸夫先生大量回馈社会,令我们非常敬仰。我现在做不到他那样,但我会去支教,浙大人应该懂得回馈母校、回馈社会,我想这也是先生所希望的。”

 “邵逸夫先生执着、拼搏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学校、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他的精神化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希望我们浙大学生能够为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

 

师生代表向邵逸夫先生像献花

张浚生主席讲话

张曦主席讲话

宋永华常务副校长讲话

张美凤校长助理讲话

金海燕主任主持会议

 

 

 

 

师生代表纷纷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