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捐赠鸣谢 捐赠心声

不忘历史,永葆初心

——访香港实用货仓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陈君实先生

作者:13级 新闻 毛汪蕾 发布日期:2015-03-26 浏览:28335

概述:人物名片:陈君实,193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49年只身前往香港,1970年创办实用货仓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倾力支持祖国内地公益事业。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陈老先生的人生准则,教育事业,爱国宣传,抗震救灾……陈君实先生的低调身影在我们看不见之处,处处可见。

         2014年12月16日,浙江大学浚生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活动中心正式举行。会议结束后,我们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学生协会有幸采访到了陈君实先生。

    此时已是傍晚六点多了,经过一个下午会议流程的老先生应该有点累了,但在听到我们希望能够采访他时,欣然应允,并耐心回答我们的每个问题,最后更是坐下来与我们慢慢详谈。

    陈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一身浅色衬衫与深色西装,看去仍是精神矍铄。我们围着陈先生,听先生谈爱国、谈教育、谈创业。陈先生总会提到,现在的孩子很聪明,环境也比他那时候好了许多,他对当今的青年寄予了很大希望,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国家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自觉主动的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香港爱国企业家,陈君实先生应邀出席。长期以来,陈君实先生致力于推动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同日本和平友好人士广泛交往,建立了真挚友情,如日本老兵东史郎、知名学者加永三郎、记者本多胜一、电影导演兼摄影武田友一及日本全国南京大屠杀联络组织“铭心会”共同代表松岗环女士等。不论是抗日期间中国民众的悲惨境遇,还是敌军的惨无人道,都使得陈君实先生一直致力于人道、和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宣传,心中更是不忘祖国。从1995年开始,陈先生先后捐款近400万港元,资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第二期建设工程,建造了位于南京的“人民的灾难”大型浮雕和刻制遇难同胞名单,寄托对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遇难同胞的哀思,并编辑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大救援图集》、《东史郎日记案图集》等一批资料。除了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捐助外,他还捐款100多万港元,资助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基金和抗日雕塑园配套设施改造;捐款200万港元,资助全国小记者采访抗日纪念地和抗日英雄,并举行征文颁奖活动。

    回忆起在抗日战争硝烟中度过的日子。陈老先生的爱国之心真真切切。在他看来,他为国家做的所有事都是真心真意,自觉主动的。当谈及如何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来,陈老先生又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的境况。目睹日本兵在乡下欺凌老百姓,他一直痛心不已。对他而言,国家的屈辱之事点点滴滴在心头,他说,国家将来一定要强大,这样才可以不受欺侮。中国人民一定要记住国家,记住历史。一些国家否认历史,拒绝承认错误,历史就会重现,要时刻警惕。

    这是来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一辈的忠告,是以个人经历的反思与感悟才能酝酿出的深刻道理。想起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时,香港政府向灾区捐款的决议曾遭到少数人抵制 ,但陈先生却义无反顾地向灾区捐赠了500万元港币,以行动贯彻和彰显了对大陆及其同胞的支持与关切。在那种情境下,这种举动已然超出了金钱原有的价值。这种坚持自己主张,坚持对祖国热爱的无私与执着风骨,令人敬佩,相信有这样的爱国企业家,大陆与香港定然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信国民的素质能够在教育传承中不断提高

    多年来,陈君实先生非常关心内地的教育事业,鼓励学生不忘国耻,报效祖国。他于1997年向厦门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大学捐赠了100万港元,累计向母校厦门群惠小学捐助近100万港元。陈君实先生与浙大的缘分也不浅,于2010年、2011年和2014年总计向浙江大学捐款400万港元,支持 “浙江大学浚生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帮助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一位心系教育事业的爱国人士,陈先生对教育有自己的感悟与看法。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要向国际接轨,中国的学生应该多到外面看看,也应该欢迎其他国家的学生来中国学习,进行交流。他相信中国的孩子是聪明的,国民的素质一定能够随着一代代人的教育传承而不断提高。

    支持教育是个长期的事业,陈君实先生坚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时代在变化,中国的孩子聪明了,社会资源也多了,青年要靠自己,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对祖国的热爱。

    谈到此时,陈先生看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明白在如今的情况下,我们已比过去幸福很多。我们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去看看世界,国家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只是随着机会的增多,随着对个人自由的推崇,我们也许减少了集体意识、国家担当,真正独立思考的品质也没有增加多少。我们有机会选择,但是选择也许成为了一种枷锁,正如萨特认为的那样,我们要自己选择,自己负责,于是我们愿意选择走的人多的那条路。当然,也不乏坚持自我者。陈先生的教诲可谓把握潮流,字字珠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敢于选择自己想走的,适合走的并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那条路。


创业需要吃得了苦,尝尽人间冷暖

    战略转型期,国家非常鼓励创业,包括休学创业,带着全民关注的问题,我们请陈君实先生以老一辈实业家的阅历谈谈看法。一听到这个问题,陈先生便坚决地回答,要吃得了苦。他回顾,当时他在香港,都是住在木屋里面,一年365天,没有礼拜天,年初一都没有放假。因为陈先生是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可供停歇,有生意有货来了,就被派上去,所以年初一都还在船上。陈先生坚信,创业中一旦禁受住了考验,得到的经验都是自己的。温室的花禁不起风吹雨打。

    当年,在艰苦的环境下,陈老先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他看来,他今天能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是一种光荣。

    从17岁只身闯荡,做月薪60元的练习生到现在事业有成,陈君实先生一直克勤克俭,住的是普通公寓楼,出门乘坐的是电车、巴士、地铁,陈先生夫妇两人还常常自己到菜市场买菜,在家做饭。但陈先生对慈善教育,国家事业常常慷慨解囊,而且为人非常低调,不接受媒体对他的隆重报道,甚至很多次捐赠都没有亲自出面,只是让女儿把支票送过去。

    我们了解到,在支持“幸福工程”项目开展时,陈君实先生曾专门拿出5000元备置了一台微波炉,供项目组的工作人员热饭用,还特意留了个条子,上面写道:“北京冬天长,中午饭盒可在炉内热一热再吃,有益身体。组委会工作人员为帮助贫困母亲,常年奔波,送暖流,在冬天吃午饭时,也能常常吃到热饭,热一热,暖一暖每个工作人员的心。”这种细致的关怀、仁者爱人的品质与陈先生年轻时就在外闯荡,尝尽人间冷暖分不开。

    在有幸得见陈先生前,先生对国家的爱、对大陆各项事业的支持以及个人低调的作风就令我们敬佩不已,深感陈先生是企业家中极具人格魅力的典范。见面后,更觉先生亲切朴素。这样的想法不止我们几人,有同学在陈先生报告会上,一见面就激动地冲上前与陈先生握手,表达对陈先生地崇敬之情。

    确实,先生对国家、对青年的爱丝丝真切,让人不得不佩服感动。


20150324陈君实先生采访报告-彭老师修改2856.png

陈君实先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20150324陈君实先生采访报告-彭老师修改2878.png

陈君实先生与教育基金会学生协会的同学亲切交谈


                                  (整理采访录音/闻之皓 摄像/闻之皓、陈树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