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2015年6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邹怀熙奖学金颁发仪式暨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A216举行。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求是宣讲团团长和浙江大学农耕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即奖学金捐赠人邹先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教授、浙江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邬小撑、浙江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赵建明、浙江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敏、邹先定教授亲属代表、获奖学生代表以及农学院学生代表等出席了活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顾玉林担任会议主持。
会议伊始,邬小撑处长致辞,他诚挚表达了对邹先生的感谢与敬佩,真诚赞美了邹怀熙先生的忠诚孝悌、勤政清廉、淡泊名利以及博学与担当的修为,希望通过这个奖学金的设立,学生能够对邹先生高尚的品行进行传承与发扬,这也是对“励志与教育并重,奖励与育人齐肩”的认识与践行。
接下来,赵建明书记宣布了本年度浙江大学邹怀熙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现场掌声雷动。 随后,邹先定教授满含深情地开始了讲话,“虽然我已年过古稀,但是看到这么多家乡学子,我感受到青春的生命气息,也代表我的家人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么好的平台来回馈社会、帮助学生,这个奖学金颁发仪式简单朴实但意义非凡。”他向我们讲述设立奖学金的缘由:一次参加受赠仪式的经历,令他深受启发,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养老金设置一个奖学金。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这个善举应该成为一个家庭性的行为,在他的家族里一直继承下去。他提及,之所以取祖父之名作为奖学金的名称,是因为祖父居家孝悌和睦、克勤克俭;为官则刚直公正、清贫自守、如执白玉,而且当时的多位社会贤达更得到祖父的亲授。之后,他又动情地谈起了他的个人经历:高考前一天,体弱多病的母亲在马路买了一根六分钱的奶油冰棒,等待辛苦学习的爱子。这令他终身难忘,并立志像牛一样辛勤学习、工作。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活动当天,正是邹先生参军53周年的日子。当年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邹先生还回忆和父亲一并上大学的第一天,接触到第一位老师陈子元先生的情景,当时邹先生家境贫寒,是陈先生在学费缓交的申请表为他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关心寒门子弟的风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后来设立奖学金的动因之一。由此,也造就了陈先生和邹先生父亲长达五十四年的深厚友谊,是一个大学校长和一位普通学生家长之间真诚而可贵的友谊。最后,邹先生告诉现场观众,他无比热爱家乡玉山的故土,诉说起当年浙大西迁历史中和玉山的渊源,并劝勉在座的青年朋友敢于有梦,勇于做梦,勤于圆梦。 过后,获奖学生代表孙云坡发言,他先是代表获奖学生向邹先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引用了史铁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但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我非常同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出生在平凡的农民家庭,孙同学从小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一直坚持努力学习。哪怕家庭遭遇变故,负担越来越重时,他也告诫自己要坚强,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不能让家里人操心。十二年来,孙同学接受的来自学校和政府的资助,令他学会饮水思源,他大一开始就参加“大手牵小手”的公益活动,定向资助一位边远山区小朋友。孙同学还向我们说起如今家乡的喜人变化和义务教育的发展。最后,孙同学坦言,邹先生的这份支持让他对社会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并乐于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孙同学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令在座所有人倍感温暖。 陈子元院士在座谈会上一直倾听着来自年轻人的声音,他虽年逾九十,但却依然精神抖擞,他谦虚地讲道:“自己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深受启发,结合我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阅历,我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靠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而如何成为一名能肩负起家庭、社会、国家的伟大使命的优秀人才,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件事情处理好了,人这一生也就圆满了。”陈院士以一名从华家池走向维也纳的科学大家的视角向师生们传授了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做事比做学问难,做人比做事难。做学问要静,做事要勤、做人要诚。相信这句饱含人生哲理的金玉良言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陈子元院士与邹先定教授向学生赠送书籍,并和其他与会人员合影留念。颁发仪式在一片融洽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www.zuef.zju.edu.cn/index.php/webSiteBackend/webArticle/create.html
转载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