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2023年第一次培训会议暨筹资论坛在吉林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主办,吉林大学教育基金会承办,主题为“变革与创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价值共识”。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财务部主任张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主持开幕式。
冯正玉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吉林大学77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办学底蕴,深刻阐述了高校教育基金会多年来顺应时代发展、助力学校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表示,高校教育基金会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带领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实现业务互通、经验互享、合作互动,让每个高校教育基金会个体做大做强,让全国高校教育基金整体做大做优,定将推动教育基金事业在通力协作中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合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不断增强理财能力,提升基金生命力和竞争力,定能推动教育基金事业在变革创新中更上一层楼。冯正玉希望各位专家代表在会议中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智慧,为教育基金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
张建在致辞中表示,教育基金分会的发展离不开各大高校基金会的加入,各高校基金会的赓续发展亦依托分会所提供的平台,两者相得益彰。高校基金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是向着更高水平发展,面临的困难越多,越需要开放交流、互鉴合作,研究内涵式提升的路径。张建希望与会人员充分利用好教育基金分会这一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开言路、分享经验,贡献智慧和力量,将平台优势发挥到最大,共同推动中国教育基金事业的繁荣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苗青作“繁荣慈善科学、培育筹款生态”主题授课。他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关于高校基金会的捐赠形式,就高校基金会筹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为教育基金工作厘清捐赠动机、激励捐赠行为、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会议上,与会专家代表们就如何发展、丰富高校多元化筹资体系主题依次作专题报告。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刘威作了《打造项目创意品牌,助力高校基金会创新提质增效》的报告。他分析了在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校基金会的新征程中高校基金会如何打造项目创意品牌,提出了三社联动、四方协同、五社联动三种新模式,共同画好社会共治同心圆。
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成华作了《新时代大学筹资战略与筹款人胜任力模型》的报告。他讲述了新校友观、新大学观、新资源观、新筹资观以及大学筹资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体系,为高校的筹资活动与基金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教育基金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杨维东作了《新数据新案例新趋势——高校筹资韧性再观察》的报告。他分析了国内外教育基金会发展形势,对新形势下世界一流大学的筹资动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作了《推动开放式办学,培育国际化人才——教育基金会支持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探索》的报告。她分享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支持海外基地和机构建设等项目案例,表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将为培养在校学生全球胜任力和促进国际学术人文交流,以及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吉林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康永刚作了《吉林大学教育基金会规范化管理实践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吉林大学和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基金会的组织架构、资产情况、业务板块等实践内容,提出了要以规范管理、实践创新来全面助力基金会事业发展的战略理念。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作了《“双一流”高校教育基金会多元化筹资:理论内涵、问题透视与创新路径》的报告。他聚焦于高校基金会管理能力、组织发展及资源的选择和积累等问题,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研究型大学基金会的筹资背景、现状和机制,并结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路径,对高校基金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颜江芬,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发展部部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田广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郭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何小明在圆桌论坛上围绕“高校基金会多元化筹资募集的战略性选择”这一主题,就如何推动高校基金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经验探索和实践交流。圆桌论坛由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满丰主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代表们还参观了吉林大学校史馆和黄大年纪念馆。
会议期间,部分常务理事单位还参加了闭门会议,围绕“新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高质量筹资”主题进行研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代表,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培训会议和论坛。